SERVICE GUIDE
业务指南 —
一、什么是作品? 中国著作权法所称的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造成果。作品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
二、什么是著作权?著作权主要包括哪些权利? 版权,又称著作权,包括下列人身权和财产权: |
三、在何种情况下,作者享有著作权? 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中国著作权法享有著作权。 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根据其作者所属国或者经常居住地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的著作权,受本法保护。 |
四、哪些作品受法律保护? |
五、哪些作品不受法律保护? (1)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 (5) 超过保护期限的作品。 |
六、作品登记是必须的吗? 受中国著作权保护的各类作品均可申请登记。作品登记采取自愿原则,著作权人可以自主决定是否办理著作权登记手续。 |
七、谁能申请作品登记? (1) 作者,创作作品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
八、办理作品著作权登记需要多长时间? 一般自登记机构受理登记申请后30个工作日办理完成。如果需要补正材料的,申请人自接到补正通知书后两个月内补正,登记机构自收到符合要求的补正材料后30个工作日办理完成。 特别情况下,我公司可以办理加急。 |
九、为什么要申请作品著作权合同备案? 通过著作权合同备案,有助于明确合同双方约定的内容,预防著作权纠纷,减少作品使用的交易成本和降低交易风险,避免侵权纠纷的发生,并便于权利人有效追究侵权人的侵权责任。 |
十、办理作品著作权合同备案需要多长时间? 一般自登记机构受理备案申请后30个工作日办理完成。需要补正的,自登记机构收到补正材料后30个工作日办理完成。 |
十一、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
十二、著作权转让使用合同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
十三、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有哪些? |
十四、哪些材料可以作为侵权的证据? |
十五、著作权纠纷的解决途径有哪些? (2)调解; (3)仲裁; (4)诉讼 |
|
|
十六、什么是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软件是著作权法规定的作品的一种。 它是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及其文档,程序是计算任务的处理对象和处理规则的描述;文档是为了便于了解程序所需的阐明性资料。 |
十七、为什么要进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登记? 中国公民和单位对其开发的软件, 不论是否发表,不论在何地发表, 均享有著作权。 外国人的软件首先在中国境内发表的,也享有著作权。《伯尔尼公约》成员国的公民或居民开发的软件,不论是否发表,均享受中国著作权法保护;非成员国的公民或居民开发的软件, 只要该软件首次在一个成员国发表, 或在一个非成员国和一个成员国同时发表, 也受中国著作权法保护。实践中, 开发人仍愿意进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登记, 其原因在于: l 享有软件著作权证明作用。在发生软件著作权争议时,《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是软件著作权有效的初步证明,也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司法保护的前提。 l 有利于合法在我国境内经营或者销售该软件产品,并可以出版发行。在进行软件版权贸易时,《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作为权利证明,有利于交易的顺利完成。 l 可作为技术出资入股。 l 可作为申请科技成果的依据。 l 是进行双软认证及高新企业认证的前提之一。 l 申请人可享受《产业政策》所规定的有关鼓励政策。 |
十八、哪些人可以成为软件著作权人? 独立开发完成软件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以及通过合同约定、继承、受让或者承受软件著作权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都可以成为著作权人。 |
十九、合作开发的软件著作权如何归属? 由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作开发的软件,其著作权的归属由合作开发者签订书面合同约定。 |
二十、委托开发的软件著作权如何归属? 接受他人委托开发的软件,其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人与受托人签订书面合同约定;无书面合同或者合同未作明确约定的,其著作权由受托人享有。 |
二十一、职务开发软件和非职务开发软件怎样界定? 自然人在单位任职期间针对本职工作中明确指定的开发目标所开发的软件,或者开发的软件是从事本职工作活动所预见的结果或者自然的结果,或者主要使用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金、专用设备、未公开的专门信息等物质技术条件所开发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软件,自然人的开发行为属于职务开发,软件为职务开发软件,该软件著作权由单位享有。 自然人利用业余时间及个人的物质技术条件开发完成的,并且与本人的本职工作内容无直接联系的软件为非职务开发软件。 |
二十二、由国家机关下达任务的软件著作权如何归属? 由国家机关下达任务开发的软件,著作权的归属与行使由项目任务书或者合同规定;项目任务书或者合同中未作明确规定的,软件著作权由接受任务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 |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科大天工大厦B座16层
邮编:100083
电话:010-8231-1199
邮箱:mail@peksung.com

- 关注北翔知识产权 -
北京北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 在本网站中发布信息均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法律建议或意见,亦不应被用作上述目的。委托事宜以即时咨询北京北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而获得的反馈意见为准。